防水堵漏公司关于水溶性聚氨酯堵漏技术的讲解 随着高层建筑及地下空间的发展,地下空间深度、规模越来越大,对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强度、防水抗渗要求越来越高。实际施工中由于商品混凝土材料(混凝土收缩)、设计、施工等多方面原因,并随着时间推移,地下室可能出现结构裂缝,导致地下室局部出现渗漏水,给使用带来较大的不便,也影响整个建筑基础结构的耐久性。 局部裂缝出现虽不影响结构强度,但对地下外墙防水、抗渗漏,带来很大的难度,在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完成,试水回填土后,随着时间推移往往在地下室墙板裂缝处还会出现渗漏的情况。此时对外墙已无法修补,只有在外墙内做防水处理。常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:(1)裂缝处开槽,采用“堵漏王”、“水不漏”、堵漏砂浆等刚性材料修补;(2)环氧树脂灌浆等方法。上述材料均为刚性材料,堵漏公司认为,随着时间的推移墙板裂缝宽度等可能会变化,刚性材料修补存在一定的弊端,施工工期相对偏长,成功率不高。根据防水堵漏公司实践证明,水溶性聚氨酯高压灌注堵漏施工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。 1.施工工艺原理及特点 聚氨酯灌浆施工利用机械高压动力,将化学灌浆材料注入混凝土裂缝(缝宽0.02mm以上的发丝裂缝)中。聚氨酯灌浆材料进入裂缝的深度与裂缝宽度相关:裂缝越宽,浆液流速越大,进入裂缝就越深,灌浆效果越好。水溶性聚氨酯初始膨胀率能够达到**以上。当浆液遇到混凝土裂缝中的水就会迅速分散、乳化、膨胀、固结,形成胶凝体以后,次膨胀消失,但具有很好的弹性,成为稳定的类似止水橡皮的弹性体。这样固结的弹性体填充混凝土所有裂缝,将水流完全地堵塞在混凝土结构体之外,以达到止水堵漏的目的。水溶性聚氨酯堵漏剂堵漏施工的特点:化学灌浆材料是一种低黏度,单组分合成高分子聚氨酯材料,水溶性聚氨酯与水作用后,产生交联反应、发泡生成多元网状封闭弹性体的特征,迅速膨胀堵塞裂缝,达到止水的目的;亦可与低量催化剂配合使用,防水堵漏公司依实际施工需要来调整发泡速度,以期达到止漏的作用。当它被高压(40MPa/cm2左右)注入到混凝土裂缝结构延展直至将所有缝隙填满(包括肉眼难以觉察的0.02mm微缝),遇水后伴随交联反应,释放大量CO?气体,产生二次渗压,高压推力与二次渗压再次将弹性体压入并充满所有缝隙,达到止漏目的。施工方便速度快,堵漏成功率高。聚氨脂灌浆液具有以下特点: (1)低黏度,不易燃。不因灌注设备管内黏度不断提高而造成堵塞,且容易施工、操作性佳; (2)很好的粘接性和拉伸强度; (3)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亲水性好、包水量大、弹性大,适用于潮湿裂缝灌浆堵漏; (4)产品不会收缩,不致于使得发泡体未完全填满缝隙,造成二次漏水; (5)经得住热变化、干湿循环、冻融循环和没有降解的裂缝移动; (6)不会被水和绝大多数化合物溶解或稀释,耐化学物性能好; (7)单组分,施工简便快速,可用手动泵或电动泵注浆; (8)浆液与水反应,形成不透水的固结层,可用于封堵强烈的涌水; (9)浆液生成固体物质的同时,释放CO2气体,借助气体的压力,浆液可进一步压进疏松的空隙中,使多孔性结构或地层裂缝能完全被浆液充填密实; (10)稳定性佳,在开封后,可以在施工的时间内不会变坏; (11)无毒、无味,不污染环境,可用于饮用水环境。 2注浆施工工艺流程 本技术适用于在混凝土结构裂缝、结构孔洞(螺杆洞、蜂窝等)堵漏,施工缝、后浇带等渗漏水堵漏施工。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如下: (1)寻找裂缝或漏点:对于潮湿基层,先清扫积水;对于干燥基层,清理表面灰尘。仔细寻找裂缝,用色笔或粉笔沿裂缝做好记号。 (2)对裂缝(漏点)进行分析,以确定裂缝(漏点)深度发展规律。 (3)如表面不易干燥,可以用喷灯烘干,裂缝处因有含水,立即可发现,提高工作效率。 (4)钻孔:按混凝土结构厚度,距离裂缝约50~150mm,沿裂缝方向两侧交叉按层次错位钻孔。钻孔间距一般控制在20~50cm(视具体情况而定)。孔径一般采用14mm钻头。孔与裂缝断面应成45°~70°交叉,并交叉在结构中部的1/2左右范围(钻孔深度根据板厚及钻孔角度情况计算确定)。 (5)清孔:用高压清洗机冲洗灌浆孔。 (6)埋设止水针头:用工具埋设并紧固,保证针头的橡胶部分及孔壁在未使用前干燥,否则在紧固时容易引起打滑。检查灌浆设备和管路运转情况,检查固结浆嘴的强度,疏通裂缝,进一步设定好灌浆参数(如凝胶时间、灌浆压力等)。观察主漏水孔的压力,水流不急、压力不大时可用快干堵漏剂埋注灌浆止水针头。当结构达到一定的强度没有渗漏时,其它泄水孔分别安装膨胀止水针头,用**内六角扳手拧紧,使灌浆嘴周围与钻孔之间无空隙、不漏水(墙面慢渗也依次安装膨胀止水针头)。漏水点分别按层次错位安装10cm、8cm止水针头,这样灌浆可以从深层至表层完全密实灌浆。 (7)灌注浆液应从结构立面由下往上灌注,当浆液从裂缝处冒出应立即停止,依次向上进行。防水堵漏公司建议,在灌注过程中,如果浆液已灌满相邻针头位置,可以跳开不注;如注浆后发现裂缝两端仍有裂缝延伸,或有裂缝与其交叉,应在该位置补孔,重新注浆。为使裂缝完全灌满浆液,应在浆液凝固前进行二次注浆。